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证书
International Educator Certificate Program

赵健受邀参加第三届IB教育中国论坛并做主旨报告

1115日,由IBO主办、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承办的2019年第三届IB教育中国论坛(IBCEF,IB China Education Forum)如期开幕。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IBO世界文凭组织、上海尚德实验学校、国际学校协会、华东师范大学、维多利亚教育集团的嘉宾,以及国内外IB学校的代表和对国际教育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投资人等近千人,共聚上海尚德实验学校。论坛以“激发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主题,就IB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项目及教育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对话。

我校开放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赵健博士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做题为《“国际性”和“国家性”张力中的IB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旨报告。赵健同时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证书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该证书项目是中国大陆地区首个获得国际文凭组织认证的IB教师证书项目,旨在培养有中国教育情怀、国际教育理解且能熟练运用IB教学法的IB教师。目前,相关课程已列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国际文化学院和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研究生选修课程系列,已面向在校研究生开放。相关社会招生项目也将于近期启动。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国际教师证书项目办公室负责人赵健博士

赵健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华东师大的国际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实践,并借助于国际教育研究的成果,从国际性和国家性的维度来而分析国际教育和国家教育的不同教育价值。当国际教育强调全人教育、终身学习、国际理解、共同价值等特点时,各国的国家教育则重视家庭与社会秩序、历史连续性、国家与民族的礼俗等方面内容。同时,国际教育又基本上是发生在国家内的学校中,因此在“国际性”和“国家性”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张力。她认为,好的国际教育能够兼顾国际理解和国家理解的目标,懂得并能够管理其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上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并真正为学生成为一个既能全球化生存、又不至于迷失文化身份的未来公民而做好准备。在这种张力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除了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注重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引入本体论维度,加强对学生所处于的原生文化的研究与理解,加强教师在国际教育中自身文化身份的确认

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共鸣,许多身处IB教育实践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纷纷与赵健进行深入交流,关于《“国际性”和“国家性”张力中的IB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和讨论在会后不断延续。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国际学校协会(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的学校支持和评估官员埃里克·贾巴尔博士Dr.Eric Jabal;铜锣湾维多利亚幼儿园、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总校长、香港沪江维多利亚学校总校长及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上海政协常委孔美琪博士;IB世界学校经理克拉克·斯特鲁普Mr Clark Stroupe做主旨发言。


嘉宾合影

 为期两天的论坛不仅分享了IB教育顶层设计的架构理念,实用的教学实践案例,还提供了融合课程成果展,十场PYPMYPDP 示范(Demo)课程、三十余场分论坛报告,IB学校深度参观学习(上海尚德实验学校、上海维多利亚幼儿园浦东园、上海长宁国际学校浦东校区),给在中国实施IB项目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学习者社区平台。